Wednesday, July 15, 2009

吃著Brownies的閒聊

唔,好甜。

1. 我最近在想,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數位相機真是中古時代般的產品。真正跨入現代的產品應該是與電腦連線,然後用電腦微調感光元件陣列各個部分的曝光時間長短/顏色/快門時間參數。

比方說我覺得前面這塊招牌太亮,就在觸控面板上把他圈起來,讓這個招牌的曝光時間變短,再行曝光。或是用另外連線的攝影機/感應器trigger快門的時間以捕捉所要的瞬間。

另外類似這樣的微調,可以大幅增進攝影的生產力及品質,在成像的瞬間就取到最好,而不是用一些黑卡之類的招術,或是把事情都留到後製。

2. 雖然我不喜歡喝咖啡,但我想到一個為何「任何宣稱自己對咖啡有鑑賞力的人不應喝Starbucks之類的外帶咖啡」的理由:那是用紙杯裝的。我是說天哪,你怎麼能說用這種會溶出味道的容器的公司「試圖提供好咖啡」?只有瓷器這種可以洗得夠乾淨的杯子,才是合格的杯子。

3. 續2.。我個人意見覺的咖啡與紅酒很像,高檔貨都是嘴砲出來的──別急,我喝得出差別,我也同意Starbucks至少比即溶咖啡好喝許多,但是價錢再上去的咖啡……嗯,我喝得出它們各自different,但是不覺得是better。

也就是說,在這個普羅大眾只喝即溶咖啡或Starbucks的時代,評斷高檔貨的價值標準實際上大多存在於所謂咖啡專家的腦裡,而那也受到數十代之前的的咖啡專家的喜好的左右,如果今天我們先殺了這些人,銷毀咖啡相關的文獻,再等四五十年養成新的一批人,則我相信我們會得到一批跟過去相當不同的評論。

這樣的情況,咖啡並不嚴重,因為一般人還不難接觸這種飲料,咖啡豆/咖啡機器也容易買。像是紅酒這種少有人能夠接觸比較,又難以大量生產的飲料,情況最為嚴重。之前有幾個有趣的新聞,像是給一般人做紅酒評價的AB Test,結果顯示一般人並不覺得高價紅酒比較好喝,這說明了紅酒的評價實際上與人類的味覺無關,其來源是文化上的、歷史上的,也就是虎爛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