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February 27, 2004

雷射

今天去做了本學期所修的「近代物理實驗二」的第一個實驗。系上這門課由許多位教授一起開課,分別帶領同學作半學期的實驗。我所修的是「雷射冷卻」與「光學鑷子」,今天做的是雷射冷卻的第一個實驗,算是先熟悉光路架設與雷射基本概念的熱身。

要產生雷射有三個要件:Population Inversion、Resonant Cavity與Gain>Loss。

首先製造出使高能態的電子不斷向低能態落下的情形(意即不斷的把電子打到高能態)。兩者之間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,能量差正比於其頻率。再把光導入共振 腔,使共振腔長度為半波長整數倍的光濾出(注意一開始送進來的光有許多不同的頻率),若能量增益大於損失,則雷射就會射出。

以上大概講一下,實際上有許多不同的雷射種類,不過原理大同小異。在實驗所用的半導體雷射中,我們靠著調整共振腔的長度來改變放出的波長,然而這裡的波長在負六個數量級,該如何去調整它呢?答案是靠著加熱共振腔來調整它的折射率,相當於改變了波長。

然而由於光波長只需是共振腔的整數倍即有可能射出,改變我們所輸入的電流與溫度可能會使這個整數跳動(稱為Mode hopping),因此輸出的雷射波長與你如何加熱加電流的方法有關,而世界上每一顆雷射二極體都不一樣,所以必須先對實驗用的雷射二極體進行測試,找出輸出波長對電流 溫度的變化後才能真正去利用它,這是我今天在做的事。

此外還做了Rb原子的吸收譜線,原理其實也蠻有趣的,不過說明好累所以算了。

No comments: